为了解外经外贸发展现状,我和民侨外委的同志一起就外经外贸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。在此基础上,就如何进一步贡献人大力量,加快外经外贸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点思考。
一、加快外经外贸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
发展外经外贸是一个系统工程,不能单摇桨独划船,既要站在县情实际的角度提高发展紧迫感,也要站在全省及国家层面去考量发力。
首先,从国际层面看,危机与压力俱增,要全面应对。在全球市场萎缩、贸易保护主义“抬头”、地缘政治风险加大、世界经济前景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,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谋求“再工业化”,持续推动“制造业回流”。美国出台了“买美国货法案”与“美国就业法案”,德国推出了德国工业4.0战略、发布《国家工业战略2030》,英国颁布英国工业2050战略,日本实施产业振兴战略,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性布局,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,且矛头直指中国,谋求遏制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。同时,以印度、越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,致力于发挥成本优势、改善营商环境、吸引外国投资,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与中国形成竞争态势。另外,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贸易投资协议的签订,将重塑地区间经贸投资关系,推动生产要素区域再配置。
其次,从各级部署来看,目标与措施更实,要加强对接。中央立足当前,放眼长远,提出了“三新一高”要求,全面实施“一带一路”、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,并出台了各项惠企政策等;省委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布署,要求全省上下树立“不进则退、慢进亦退”的意识,永葆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争先进位、走在前列;市委提出了建设“三区一中心”,全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目标任务要求。因此,加快外经外贸发展,既是对接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,确保工作落实落地的需要,也是破解外贸工作发展难题,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。
再次,从基层实际看,问题与需求并存,要加力解决。以湘阴县调研情况为例,近年来外经外贸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,但依然存在很多短板,需要各方发力,加快赶超。从县内企业反馈的情况看,企业对发展对外贸易既有需要,也有诉求。一是对接平台欠缺。在国际市场的排斥和冲击下,企业产能下降,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,菲菲毛巾、众钧科技受俄乌战争、中印边境事件影响,出口基本停止,产品出口基本为零。这些进出口受阻的企业,因没有平台支持,难以有效开拓新的国际进出口渠道。同时,华康食品等企业,有心开拓海外市场,但因没有可靠平台,没有信息支撑,找不到有效的机构与之对接,放不开手脚,不敢走出去。二是运输成本偏高。岳阳地处内陆,产品进出口水陆运输路程远,费用较高。以雅彩化妆用品有限公司为例,公司原来在深圳,产品出关较为便利,现在回湘阴后,每月均有3-4车货物要从湘阴运输到深圳后再发往国外,每月增加运输成本1万多元。三是融资渠道不畅。近些年我县在帮助企业融资方面出台了诸多办法,大部分企业依然面临资金短缺及融资难的问题。没有资产抵押的企业难以找到担保主体,申请贷款困难,并且利息较高,县内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.93%。
二、发展外经外贸要素分析和总体思路
(一)有利条件
1、资源优势。站在全球的角度,中国制造业种类齐全,工业链条完备,且科技创新投入大,发展后劲足,在部分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。站在全省的角度,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,制造业门类也较为齐全,有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,工程机械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这些都将为我县发展外经外贸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战略提供坚实的资源后盾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2、政策优势。最主要的是湘阴已划为国家级湘江新区湘阴片区。新区现有两院院士40余名、大中专院校30多所、在校大学生30余万名,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、40多家部(省)属科研机构,科技创新实力雄厚。新区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,形成了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、医药、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。湘阴纳入新区,将在区内资源共享,以及税收、土地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得到更多政策性支持,为外经外贸发展提供更大支撑。
3、基础优势。县内已实现县域通高速、通国道,平益高速也将竣工通车,形成一纵一横对外高速通道。同时,“五纵三横三轨一港”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也在建设完善之中,特别是水运方面,虞公港深水码头建设已经启动,将为我县大宗物流、智慧仓储、跨境电商、保税加工等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(二)总体思路
1、借船出海,抱团发展,提升对外竞争优势。发展外经外贸绝不是一县一域的事,要用全域思维来谋划。一是要让企业能“走得出”。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渠道向外展示、推介县内企业,为企业做好宣传。同时,要支持和鼓励湘阴境内众多企业更多的参与各类型展会和交流会,为企业创造合作机遇。二是要加强商会建设。通过商会的枢纽作用,一方面强化政企对接,另一方面也可促进企业间日常信息和资源共享,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机制。
2、立足当下,突出特色,做强传统农业产业。要在县委“生态立县、产业强县”战略下,紧紧依靠一方山水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,努力提升特色种养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,提高产品附加值,形成品牌特色。要注重本土资源培育,以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模式,着力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当地农民就业问题,提高农民收入。
3、聚集要素,盘活存量,支持企业异军突起。目前全县共有外贸备案企业35家,其中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13家,全县外贸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1%以上。虽然外贸增长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传统的农副产品出口,但新能源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建筑建材等板块增长迅速,市场形势看好,如:金为型材、奇思环保、元亨科技、远大可建等,这些公司正处于市场拓展期,市场潜力大,走向国际未来可期。站在政府的角度,要尽可能解决企业当前遇到了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难题,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助力。
三、在外经外贸发展中彰显人大力量
总体来说,县委的工作方向在哪,人大的力量就到哪。如何有效在外经外贸工作中发挥人大作用,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:
1、完善要素,助力平台建设。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,结合实际,建立完善外经外贸发展平台,吸纳有条件的企业自愿进入平台管理,促进政府、企业合作共赢。一是在法制上把关,出台配套扶持政策。要在《对外贸易法》、《海关法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,有针对性的出台促进地方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,如:《对外出口重点企业扶持政策》《中小企业扶持政策》《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》《品牌扶持政策》《出口信保扶持政策》等,只要纳入了平台管理的企业,即可按标准享受相关政策,以此来提高平台的吸引力和利用率。人大同步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,确保政策落实不走一样。二是在预决算上把关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为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“走出去”,要科学决策企业参展参会等方面的政府资金补贴力度,通过对预决算监督把关,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合理性。
2、统筹推进,加快码头建设。虞公港码头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,值得一提的是,码头建成将为我县企业货物进出口带来更多便利。人大在参与码头建设的过程中,可以适时关注码头的进出口功能设置,广纳各方建议意见,进一步抓好上级政策对接,推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,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所需。
3、提前筹划,打造数字高地。发展数字经济是一种大趋势,具体如何抓是个复杂的系统,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。站在人大的角度,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着力:一是规划先行。推动制定全县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,发挥规划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,助力企业打造新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。二是保障安全。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,国家相继出台了《网络安全法》、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,要全面依法加强监督,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,逐步建立和完善数字化风险防范机制,确保国家、企业、个人的信息安全。三是支持建设。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和数字政府建设支持力度,提升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。